自从2007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以来,宁波国家高新区调整发展思路,倾力打造宁波科技创新的“智核”,培育高新技术产业,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服务业,成功实现了高新区发展的升级转型,成为全市技术创新的高地和高新技术集聚的示范区。
记者 殷浩 通讯员 蔡骊军
培育高新产业>>>
6个人的生产线全球最先进
走进宁波国家高新区双鹿电池科技城的800生产车间,只见一条自动化电池生产流水线在不停地运转,6个工作人员在添加原料、监管和装箱。“这条流水线每分钟可以生产800节电池,大部分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,只要6个人就可以完成全部生产流程,这在全世界也是最先进的。”中银(宁波)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剑浩自豪地告诉记者。此外,双鹿电池还研发成功了全球领先的下一代电池,其电量性能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5号碱性电池的10倍。这家拥有1800名员工的企业2009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,今年有望再创新高,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12%,位居国内第一。
宁波激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只有100多人的小工厂,成立不到3年,依靠其独家掌握的光学薄膜技术,今年产值将超过8000万元,明年预计突破1个亿。目前,激智科技的产品进入了液晶显示巨头友达光电的供应链,并成为海信、康佳、比亚迪、创维等国内液晶电视生产大厂商的供应商。
目前,高新区已形成新能源与节能、半导体与光电、新材料等领域的一批高新技术制造业,成为宁波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区。
发展技术服务>>>
30多家检测机构为企业服务
作为出口大市,众多企业制造出来的产品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后才能实现出口,宁波高新区创造性地发展技术型服务业检测产业,既为制造业企业解决检测困难,也使高新区成为了技术检测的高地。
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(SGS集团)是全球领先的检验检测机构,其宁波分公司已正式落户宁波国家高新区,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30名。这样的检测和认证服务机构,在高新区有30多家,其中有独立实验室的检测机构达13家,检测范围基本涵盖了宁波各大主导产业。“高新区不与其他县(市)、区争夺制造业的发展指标,而是要为制造业企业服务。”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崔秀良表示。